首页 / 板报文稿 / 文稿内容 / 科普文稿

清代佩戴朝珠讲究多

  • 2020-08-22 14:59:12
  • 来源:苗苗黑板报
  • 编辑:admin
  • 己被围观 122 次
  清代人着装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,这种着装制度是中国古代“垂衣裳而天下治”(《易.系辞》)传统的延续,服饰被赋予了避寒遮体之外的礼乐教化功能。“见其服而知贵贱,望其章而知其势”(贾谊《新书.服疑》),服饰成为体现人们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,也是统治者标示等级和管理社会的工具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清代服饰在外观上有别于汉服,带有鲜明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。其中,朝珠的佩戴,更是清代服饰所独有的特色。
  
  清入关后,各项制度渐趋完备,其中也包括服饰制度的确立。这时朝珠正式作为冠服的一种佩饰确定下来,并被纳入乾隆年间编撰的《钦定大清会典》之中,以示郑重。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朝服像可以看到,努尔哈赤、皇太极和顺治帝没有佩戴朝珠,顺治帝皇后佩戴了朝珠,顺治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佩戴了朝珠,而康熙帝以后的帝后朝服像均有朝珠。
  
  清朝统治者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帝、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,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,其他人等佩戴或拥有东珠朝珠均属僭越犯上,这也是为何存世东珠朝珠稀少珍贵的原因。
  
  东珠,在满族社会里是最名贵的宝珠。东珠不同于一般的珍珠,二者的区别在于,东珠是河蚌所生,产自东北地区黑龙江、乌苏里江、鸭绿江及其流域,而珍珠则为海蚌所产。
  
  除东珠质料的朝珠外,还有其他宝石用于皇帝佩戴的朝珠。按场合不同,皇帝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,佩戴不同颜色的朝珠。清代规定皇帝在祭圜丘(天坛)时,穿蓝色朝服,佩戴青金石朝珠。祭方泽(地坛)时,穿明黄色朝服,佩戴琥珀或蜜腊朝珠。在日坛举行朝日礼时,穿红色朝服,佩戴红珊瑚朝珠。在月坛举行夕月礼时,穿白色朝服,佩戴绿松石朝珠。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天、地、日、月。
  
  满族人信奉佛教,朝珠也由佛珠衍化而来。御制朝珠很有讲究,资料显示,108颗珠子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、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,四颗将珠串均匀等分的红色珊瑚珠象征着一年四季,也称为“结珠”。上方的那颗结珠呈葫芦形,称“佛头”,并且用一条黄色绦带系上宝石饰品,称为“背云”。朝珠上的三串绿松石串珠称为“计捻”,表示一月三旬。佩戴的时候,系着“背云”的那颗结珠要置于颈后,“背云”长度大约在65厘米至70厘米之间,与清代男子所蓄辫子长度相当。“背云”要垂在身后,“计捻”则垂于胸前。
  
  清朝根据亲贵等级对所佩戴朝珠的颜色、数量、质料作了规定,以显示不同的地位。皇太后、皇后朝服御朝珠三盘,东珠一、珊瑚二;吉服御朝珠一盘,绦皆明黄色。皇贵妃、贵妃、妃等另有规定。皇子朝珠,不得用东珠,绦金黄色;亲王、郡王朝珠制同。贝勒下至文五品、武四品官、奉恩将军等,礼部、国子监、太常寺、光禄寺、鸿胪寺所属官应用朝珠者,绦皆石青色。福晋、公主以及公、侯、伯夫人下至五品命妇,朝珠佩戴也均有规矩。
  
  对于命妇,如穿着吉服参加祈谷、先蚕古礼时,只需佩挂一盘朝珠;若遇重大朝会如祭祀先帝、接受册封时,必须穿着朝服并佩挂三盘朝珠,正面一盘佩于颈间,另外两盘朝珠从左右肩斜挂交叉于胸前。而男子在任何场合只佩挂一盘朝珠。
  
  朝臣们所佩戴的朝珠,除了皇帝赏赐外,通常自己置备。置办不起的,只能用旧货或替代品。当时也确有置办不起朝珠的,只好买一挂瓷珠充数。
  
  现今存世的东珠朝珠十分罕见,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东珠朝珠也为数不多。在“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”《宫廷珍宝》一书中,共收录了八盘朝珠,其中只有两盘是东珠朝珠。沈阳故宫博物院也珍藏了20余盘朝珠,大部分系由北京故宫调拨,也有少部分是从民间购置的。其中最珍贵的是一盘皇帝御用的东珠朝珠,这也是沈阳故宫唯一的东珠朝珠。
  
  满族服饰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色彩,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朝珠是清代独有的服饰标志,随着清朝的建立步入历史舞台,也在清亡之后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。
  
  
友情链接: 学习帮

苗苗黑板报网(www.banbao123.com)为大家搜集整理中小学生手抄报图片,黑板报图片,板报设计模板,板报花边素材,儿童简笔画,还集专题板报,节日板报等为一体的板报学习网站

Copyright by 苗苗黑板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粤ICP备15083775号

商务合作
添加微信:YuYoue199502
邮箱:stanak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