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黑板报

72岁老人11年来出黑板报136期

  • 2015-12-10 22:07:23
  • 来源:网络收集
  • 编辑:admin
  • 己被围观 0 次

    11月的凤城,已经进入到寒冷的冬季。冷冽的北风,卷过褐色的农田,留下呼呼的响声。农家人有猫冬习惯,除了赶大集、办事情,大家都极少外出,蓝旗镇正白旗村的村民也不例外。 说起正白旗村,这个距离蓝旗镇十多分钟车程的村子,有着1300多口人。村里的文化设施不多,一间农村书屋,一个板报亭,一个文化广场,成为大家冬季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。而管理它们的,则是村里一位72岁的老人——孙吉财,村民亲切称他为“板报老人”。他的事迹曾经被多家媒体报道过,也感染了很多人,因此获得了凤城市“优秀志愿者”、丹东市“学雷锋先进个人”等多个荣誉称号。
  11年累计出版136期板报
  “心宽一尺,路宽一丈。人生像条河,有缓,有急,有曲,有直。心若小了,所有小事就变成了大事。心若大了,所有大事也可能变小了……”这是一块刚更新的黑板报内容,日期为2015年12月7日,出黑板报的人就是上面提到的“板报老人”。
  谈起村路旁这块黑板报时,孙吉财深有感慨地说:“我是个闲不住的人,退休后就想为村里做点事儿。2004年,我看到村路旁这块黑板空下来,就琢磨把它利用起来。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村委会时,得到他们的赞同,家里人也非常支持。”
  一瓶墨汁、一把刷子、一盒彩色粉笔,这些是孙吉财办黑板报的必备之物,也是他的心爱之物。“黑板上的粉笔,很难擦干净,每次必须用墨汁事先刷一遍。夏天还好说,冬天刷完就冻层薄冰,只得挑中午气温稍暖时段,过来写板报。”
  办好黑板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孙吉财要花大量时间看报刊杂志,并精心提炼板报内容,让村民两三分钟内把国内外的大事了解清楚。看孙吉财的板报,可谓题材多样,有党的政策宣传,有时事新闻,有卫生保健常识等。用老人话来说,只要是村民需要的,感兴趣的内容,他都写在黑板上。
  暑去寒来,孙吉财也有了自己的忠实“粉丝”。逢农村大集,很多村民都会在这里驻足一会儿,看新出来的板报内容。当然,板报每个月都有新内容看,就这样更新了11年。
  几年前,蓝旗镇卫生院和立新村卫生站门前,不知什么时候闲置出两块宣传板,孙吉财的黑板报也随之“扩版”了。为了让板报内容更实用,他将“医药知识”“健康天地”等内容不定期的在板报上更新。老人说,只要大家喜欢,他就会一直办下去。
  多年来,孙吉财把积攒的资料整理成册,分门别类整理好。“想要知道这十年间发生什么大事,本子里都有。”他指着厚厚的资料册说,这些资料就是他最宝贵的财富,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。 “小时候一起玩大的朋友,都离开了凤城,有了自己的天地,唯独自己还生活在村子里。72年了,对这里的一砖一瓦,一草一木,都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。我没有多余的钱捐献给社会公益事业,那我就以板报为阵地,用粉笔做宣传工具,做一个村里的义务宣传员。”
  乐当村里义务图书员
  “你借的那本书是关于‘水稻种植’的,对你有帮助。不过,看完了要及时还回来。”早上9点钟,孙吉财来到2组李思祥的家中,提醒他及时还书,这也是老人经常做的一件事情。第一村民组温广礼因患脑出血出院后,孙吉财主动将有关医疗保健方面的图书,送到他家里来。五组村民丛广利新建肉食养鸡场,孙吉财就找出与饲养管理有关的书籍,亲自送到丛广利的手中……
  为什么要为村民送书呢?这一切要从2010年说起,那年年末,国家出版总署和丹东市“农家书屋”工程向各村投放一批新书,成立村级“农家书屋”。当这批新书送到正白旗村村部后,因无处放置,被散放在会议室的地上。看着散落一地的书籍,村委会主任韩仁胜发愁了,找谁来整理这些图书呢?他想到了孙吉财,找到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说。没想到,老人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了。
  就这样,孙吉财成为义务图书管理员。上任的第一件事情,他花了8天时间将1400本书进行了整理和分类,并制订了一本《图书分类登记册》。翻开这本登记册,上面详细地记录了每一本图书的书名、编号、出版社、出版日期、价格、册数以及其它相关信息。他还将自家多年订阅“老同志之友”等杂志刊物和图书计280余册捐到“农家书屋”,并动员几位书友集来75册图书,增加书屋的存书量,使得原来1400册增至目前的2400册。
  2010年12月16日,正白旗村的“农家书屋”正式向全体村民开放,并在板报上专题报道了这条大快人心的好消息,让广大村民们都知道“农家书屋”这件大喜事,让国家公益性的图书走到百姓身边。几年来,“农家书屋”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普遍认可,现借书已达550多人次,借阅图书2000多册。
  每个星期一早晨,孙吉财都会准时来到书屋,开始一天的忙碌:整理图书、擦桌子、扫地、拖地……现在,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书屋,你都会发现,在每一个书架上,一本本图书整齐地摆放着,而且每一本图书的书名、编号都一目了然。
  5年来,农家书屋在孙吉财的悉心“照料”下,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村民纷纷说:“现在“农家书屋”已经是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孙老对工作认真负责,对“农家书屋”更是由衷的热爱,逢周一都会准时到岗,从不缺席,将“农家书屋”整理得井井有条。” 书屋的忠实读者刘长礼这样对记者说:“这里是知识宝库,让更多的村民了解了农业知识、法律知识、生活保健知识,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。尤其是图书管理员孙吉财老人,他将书籍管理得特别规整,让我们在闲暇时有所收获,希望‘农家书屋’越办越好,方便农民、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。”
  夫妻相濡以沫半世纪
  孙吉财的家庭是一个七口之家,可谓四世同堂。表面上看起来其乐融融的幸福之家,却也有着自己的风风雨雨。早在36年前,孙吉财的老伴就患上了有“不死癌症”之称的类风湿关节病,导致肢体多处变形僵直,生活不能自理。
  “我和老伴相伴了50年,前14年是在艰难困苦岁月中度过的。后36年是在与疾病抗争中求生。这么多年来,为了给她治病,我掏尽了所有,从未下过一次饭店,买过一件新衣服。”孙吉财是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。
  “我特别讨厌那些抛弃妻子的男人。赵本山在农村名气很大,在文艺界做出了很大贡献,可抛妻离子这件事,我就不认同。”
  说起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时,孙吉财说:“年轻时忙于工作,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,心里非常内疚。为了弥补这一遗憾,我暗下决心,要精心照顾妻子以后的生活。”凡是听说对老伴身体有好处的药,孙吉财从不吝啬钱。多年来他把工资和退休金,全都用在妻子购药和治疗上。
  老伴的开心就是孙吉财最大的心愿和安慰。他常对老伴说:“老伴老伴,生时在一起,死后埋一快。”每天早晨起床,孙吉财第一件事情就是伺候老伴起床,端屎接尿,洗脸梳头,夹菜喂饭、喂药喂水……天气暖和,孙吉财用轮椅推她到户外,晒晒太阳,呼吸空气,还要给她读报读书,让她的心情舒畅。
  孙吉财用心照顾妻子的事情,村里人都看在眼里,他们都说:“孙吉财真是个模范的丈夫,要不是摊上孙吉财,他家那口子早就不在人世了……”每当听到这些话时,孙吉财就惭愧地说:“要是有福就不应该有病,没病那才是有福呢!何况都是自己的‘错’造成了,自己只是在做补偿。”
  结束采访时孙吉财对记者说:“我没做什么值得报道的事迹,只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儿,只要大家还需要我,我会一直继续下去的。”

 

友情链接: 学习帮

苗苗黑板报网(www.banbao123.com)为大家搜集整理中小学生手抄报图片,黑板报图片,板报设计模板,板报花边素材,儿童简笔画,还集专题板报,节日板报等为一体的板报学习网站

Copyright by 苗苗黑板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粤ICP备15083775号

商务合作
添加微信:YuYoue199502
邮箱:stanak@163.com